犊牛舍选址应在地势较高、干燥、背风向阳、水源充足、排水良好的地方修建。在修建时必须对土壤进行翻新和消毒处理。
牛舍内壁及地面建设要求 牛舍内墙四周需用水泥打1.5米高的贴角线,牛舍要求混凝土打底,有4~5度的坡度,并建好防滑线。 牛床 牛床是牛采食和休息的地方,坚固耐用。成年牛每头占牛床位置长约1.8米,宽1.3米,牛床由前向后应有2~3度的坡度。
拴牛栏 拴牛栏位于牛栏及饲槽之间,栏架用钢管或角钢制作,高度为1.4~1.5米,固定焊牢。饲槽 饲槽位于拴牛栏前。饲槽底面必须高于牛床前沿0.2~0.3米,内空宽度0.5米,槽底建成弧形;饲槽上面要设供水管和阀门;饲槽两端设排水孔。喂料通道 喂料通道位于饲槽前面,通道宽1.5米。
排粪尿沟 粪尿沟常见的是明沟,沟宽0.3~0.35米。为便于排水,应由中间向两边出水口(或一边向另一边出水口)有约6%的坡度,浅处为0.05米,深处不宜超过0.3米。运动场 运动场应有1.5米的围墙,面积可根据土地条件确定,有条件的可大一点,无条件的可小一点。
一、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。
初生犊牛出生后,应立即清除口、鼻耳内粘液,断脐,并排出脐内污物,然后用5%碘酒消毒,擦干牛体,进行称重,戴耳号。犊牛出生后1个小时内,必须吃到初乳,喂量应不少于1公斤。
二、育肥分期
育肥分为三个阶段,即犊牛期(0~6月龄)、育成期(7~12月龄)、肥育期(13~18月龄)。
1.犊牛期。采用低奶量、早期断奶的方法。犊牛l~7日龄,每头每日饲喂初乳5~6公斤,从8日龄开始饲喂常乳或代乳,并训练采食干草和犊牛料,1月龄左右犊牛能够正常吃草料,40日龄断奶饲喂法和41~180日龄饲喂法。玉米68%、熟豆饼28%、骨粉1%、食盐1%、矿物质添加剂1%、多种维生素0.01%。
2.育成期。育成期采取舍饲育肥方法,粗饲料以黑麦草、青贮玉米、秸杆或杂草等为主,少量补给精料。育成期精料配方是:玉米58%、麸皮28%、熟豆粕11%、磷酸氢钙1%、食盐1%、预混料1%。预混料中含有徽量元素、复合多维和复合酶制剂。饲喂方法:采取控制饲料给量,利用小型铡切机械将青粗饲料切割成10厘米左右长短, 人工按比例拌和为简单的全混料投喂, 饲喂方式:每天饲喂2次,上午8~9点和晚间6~7点,自由饮水。
3.肥育期。仍然采取舍饲育肥方法,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比例加强,提高精饲料比例。肥育期精料配方是:玉米54%,麸皮25%,熟豆粕18%,磷酸氢钙1%,食盐1%,预混料1%。
奶公犊饲养18个月,体重达到500公斤左右即可出栏,此时的奶公犊肌肉丰满,膘情良好,是出栏及屠宰的时机,若此时不出栏,虽采食量增加,但增重速度明显减慢。因此适时出栏可达到既降低成本又增加奶公犊育肥的经济效益。选择饲喂山东省饲料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酵母培养物、发酵饲料、发酵棕榈粕、发酵中药,再配合饲喂过瘤胃脂肪酸钙-美加力:明显提高瘦肉率,减少皮下脂肪沉积,增加采食量,提高饲料转化率,缓解应激提高饲料适口性。
疾病的诊疗应由动物防疫部门取得兽医行医许可证的人员负责。奶公犊按照《动物防疫法》的规定进行预防免疫,建立生物安全体系,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。确需使用用药的,需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按NY/T 5125的要求执行,禁止使用未经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。
允许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钙、磷、硒、钾等补充药、酸碱平衡药、体液补充药、电解质补充药、血容量补充药、抗贫血药、维生素类药,吸附药、泻药、润滑剂、酸化剂、局部止血药、收敛药和助消化药、微生态制剂。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泌尿系统的兽药、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。禁止使用催眠药和肾上腺素等兽药。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,依照《动物防疫法》规定执行。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监测,定期对牛群进行布病、结核病的检疫,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。
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、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,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。对牛舍、料、水槽进行定期清洗、消毒,避免细菌滋生。可用0.1%新洁尔灭或0.2%~0.5%过氧乙酸消毒,也可采用次氯酸盐、生石灰、氢氧化钠、高锰酸钾。